中国推动海军建设转型 n} :|Cr
[*dJXR^
2009年04月21日 20:55:04 来源:新华网 3~7BF8B:f
)>1l. X}
新华网北京4月21日电 题:中国推动海军建设转型 1~!$+/{^9
gK2pW=
P
新华社记者 陈万军 全晓书 李志晖 %rO`k(W
6~lwk9ws4E
半个世纪前跟随毛泽东在长江上“远航”的“长江”舰原政委刘松没有想到:中国的军舰有一天能够跨越印度洋,远赴万里之外的亚丁湾护航。 L4kx0aoN
z](#qr
“我每天都在关注关于海军的新闻,关注我们的军舰在索马里护航的情况。可惜,我没有机会亲身去体验了。”84岁、头发已全白的刘松说。 /qYO]G Z
Ob?$E&s
一段难忘的航程 *ik\jhD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海军中的一员,刘松有幸亲历了一段值得载入史册的航程。1953年2月19日至24日,毛泽东首次视察海军舰艇部队,并随“长江”舰和“洛阳”舰一起从汉口航行到南京,与两舰官兵共同生活了4天3夜。刘松便在其中。 G|m=^
$s@BD4
“那个时候,只有‘长江’舰有点现在舰艇的模样,其他随行的舰船都是由商船改装过来的,动力靠烧煤,全是木甲板。”刘松回忆说。 @>rvCX`
5C{6&A"7
白天,毛泽东走到不同的舱室和战位,与官兵们聊天,详细地询问一些关于舰上装备的问题。晚上,毛泽东房间的灯光总是亮到深夜。 I#78MWV
Q'
)*kg\
在这次航程中,毛泽东写下了5幅内容一样的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这在他生平中也是唯一的一次。 uP=Us
:_
<$26?N|j)
“主席不止一次提到,过去帝国主义侵略我们,大都是从海上来的。主席还多次强调,现在太平洋不太平,我们有了强大的海军,太平洋就太平了。”刘松回忆道。 #8*CaL5$*
K|VJw34A
“有海无防”的历史 \-9H3JL5
_X-SI.
4+
1840年的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此后100多年间,中国漫长的海岸线绝大多数时间处于“有海无防”的状态。
|Z
/}?
b,Q1[m&p
“中华民族从近代屈辱的历史中走过来,对这段记忆太深刻了。我们需要牢记历史的教训,也急需重振海防以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海军指挥学院第二政治工作教研室张晓峰教授这样解释毛泽东题词的内涵。 ]X^0xl#=
b_1o":v71
清朝末期,中国曾经拥有一支实力在当时堪称“亚洲第一”的近代化海军舰队——北洋水师,却受制于小农经济的思维模式,将巨大的舰船当作“看家护院”的摆设。 }=8UAvmzn
o-s1F2B
“当时,清廷斥巨资从德国、英国订造铁甲舰,其中定远、镇远两舰的排水量达到了7000吨左右。到现在,我们很多主战舰艇的排水量还没有达到这个吨位。”张晓峰介绍说,“虽然有了大型舰船,却没有先进的战略思想,北洋水师终归避免不了覆灭的命运。” Sr'*oLmw
ioL0ceW[
他说,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海军就开始运用海、陆联合作战的战术。“所以,我们当时不是输在装备上,而是输在军事理论和战略思想上,输在组织指挥和体制编制上。” (T{&L-
nQd8Ub2 *
海军建设的转型 ;r&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