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25 - 1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 2025 - 1 «»

存 档

日志文章


2016-08-15

【读书】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iJ)w uQ2Wd  
[size=3] 
Ad6zv^a  
[/size] Y?|,5 r  
记得自己之前迷过买《老照片》,这个系列丛书如今已经看不到了,不过当时自己有一种冲动的感觉,每个月都要跑书店,跑杂志摊,恐怕落下一期,现在想想之所以喜欢这个系列丛书,并非是被泛黄的丛书所吸引,吸引我的还是那些已经逝去的岁月和那些岁月中留下的珍贵记忆。 JDu+\\nl,  
B:x?36*;  
对于7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虽然记忆中还有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模糊印象,但是毕竟主战场不在本土,所以对这次战争也仅仅停留在义愤填膺层面,并非是真正意义的了解战争。不过不得不说,从出生以后,关于战争的故事却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从小就听老一辈人讲抗战,看抗日的电影,甚至课本中也满是“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们”。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可谓是多灾多难。从清政府无能到两次鸦片战争,到被八国联军侵略,再到日本侵略,你不得不接受懦弱就要被打,无能就要被杀的残酷现实。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在幸福的蜜罐里,离战争越来越遥远,他们已经远离那种切肤之痛,虽然他们也学历史,也知晓这段历史,可是直观感受要小很多,不像我们这代人从小就是看《地道战》、《地雷战》,满脑子都是中国人要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现在的孩子看的多是《煎饼侠》、《港囧》,时代变了,人的思想自然也就变了。 ( $3[M4o  
,+Pi@^N'-  
《大后方》这本书,我一看到书名就又有了收藏的冲动,因为这本书依然传承了用图片讲故事的风格。这本书还是在记录战争,只是把镜头从战场挪到了大后方,对准了那些用生命支撑抗战将士的四万万同胞,如果没有强大的后方,没有众志成城,也不会有这场战役的最后胜利。翻开这本书,你一定会如我一样,被作者真实生动的文字和罕见的影像资料所感染,与作者一起走进那段血火岁月,真切感受大后方的历史场景。其实吸引人的作品一定有吸引人的地方,本书的作者聚焦战争准备、战争动员、战略撤退以及工业、交通、文化、教育、社会、救护等支撑战争的领域,面对强大的劲敌,武器装备上的差距,作者带给我们的是抗战军民面对苦难的挣扎、搏斗、不屈与抗争,以及历经痛苦的蜕变乃至最后胜利的过程,讲述了一场不一样的抗战。 ~yxdNgI  
^y"7F+U&  
在辽宁锦州有一个《辽沈战役纪念馆》,这个场馆是免费开放的,我也是去了不知道多少次,那里面有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其中也有一个场景馆是“支前馆”,讲述的其实也是这段历史。前方浴血奋战,后方齐心协力,常言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再强大的敌人,也抵不过这团结的力量。其实从中国的历史可以看出,这个民族是有骨气的民族,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也经历了历代王朝,但是国人的抗争精神还是得以传承的,这就是中国人发出的吼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P<GM3E  
).`_)>308  
我喜欢《大后方》这本书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这本书是电视纪录片摄制团队编著的书,还记得自己做记者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为了编辑一部作品,团队几个人绞尽脑子,收集第一手资料,虽然我们编辑的不过是一个小制作,但也是费尽周折,而这部大制作史实巨作,一定是难上加难,那需要付出相当多的投入和精力。当然如果大家对这本书感兴趣不妨翻出视频来,与书一起对照着欣赏,或许会给你带来更深刻的印象。而我此时更关注的是文字部分,我那时没有这样杰出的团队,也没有专业学过,那时是临摹着写剧本,这次有这样难得的机会,当然要一睹为快了,这可是难得的学习机会。 QU)Ttm\b  
P\A9BR"3  
读完这本书,除了对那段历史更熟知了一些,更主要的是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家国情怀,以及不亡的血性和中华精神,这种精神必须传扬,国在家在,家在幸福在,这就是中国之魂。 >v_pm'+I  
vf$I"|Al  


类别: 随笔 |  评论(1) |  浏览(5619) |  收藏
一共有 1 条评论
wcfyyq666 2016-08-16 06:23 S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