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Qi B9cj<
ezV\TG1G
V*iim7\Y
颁奖词: C-
~^R,J
虽已是鹤发银丝,也要把爱洒向祖国的花朵;虽已入耄耋之年,也要把恩回馈给亲爱的党。建党100年,资助100个孩子。一句誓言,半生承诺。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D{.tj5`>U
n~9?u ys
退休23年、已经87岁高龄的鞍钢股份炼焦总厂退休人员房洪瑾没有想到,自己捐资助学这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能够配得上那么多荣誉。“我只是在我能力范围内,做了应该做的事。”房洪瑾如是说。可是,翻看房老近20年捐资助学的心路历程,你会知道,这些荣誉给得多么恰如其分。 7uaI`4
“苦孩子”的心愿 Mm/Rg
1929年,房洪瑾出生于山东农村的一个贫困家庭。苦难的社会、动荡的世态,留给房洪瑾的是一个充满饥饿感的童年和一段永生难忘的记忆。那时,父母勒紧裤腰带,榨干最后一滴血汗,只为送几个孩子到学堂念书,冀望知识改变命运。可是单薄的收入何以维系一大家人的开销,等到中学时,家里就只能供得起成绩优异的房洪瑾一个人继续读书。考上济南的高中后,舅舅“接力”,勉强维持完房洪瑾的高中学业。 {_v H9mZ
房洪瑾是争气的。高考时,他凭借优异成绩,一举考中南开大学,成为穷乡僻壤中走出的一名响当当的高材生。可是,学费、生活费的问题并没有因此解决。房洪瑾清楚记得,离开济南前往天津的时候,当时经济上已经捉襟见肘的舅舅只给了他半匹布,“花完了这半匹布,你就只能靠自己了。”舅舅对房洪瑾说。 .ek{ZFS
“没有国家和母校的资助,就没有今天的我。”回忆起在南开的岁月,已入耄耋之年的房洪瑾依然充满感念。国家助学金解了他交不起学费的燃眉之急,同学老师的捐赠帮他解决了吃穿难题。房洪瑾记得,当时自己身上穿的衣服、裤子很多都是同学赠送的,脚上穿的鞋子则是从化学实验室里捡来的不合格的旧胶鞋。 D_I@t}/
“我曾受恩于人,怎能不常抱感恩之心。”房洪瑾常对人说。1993年房洪瑾正式退休,有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考虑如何回报社会。四年后,正值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发起的“希望工程”轰轰烈烈开展之际,这项以民间救助为主资助贫困失学儿童的公益计划,很快吸引了房洪瑾的注意。因为也曾身处困难家庭,因为也曾充满对上学的渴望,房洪瑾决定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 *S)|r-p
在和老伴商量后,两个人盘算着,一年拿出600元钱,连续六年,就能资助一名贫困失学儿童完成小学学业。600元是当时一个学生一年的学费。起初这样打算着,不过,到底怎么资助、选择资助谁,房洪瑾和老伴也是一头雾水,带着满腔疑惑,两人来到了鞍山市希望办。 ]FV @,g'
LavJwc
用余生做好这件事 6QDs-LnZ
“原来每年只需要400元就能资助一名贫困失学儿童。”从市希望办出来的老两口,都感到格外欣喜。从第一次到市希望办捐款开始,房洪瑾和老伴就将这件事当成一项长期事业来做。 z& |